『你為什麼會在這裡?』,我最常被問到的就是這個問題,
但這問題問得不夠精確。「你是問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對方通常會應是。「起初的立意是希望讓寂寞的人不孤單,
並讓對方說出他想要講的事情。」。『那你想要傳達什麼?』,
通常問到這句的大概就半數的人。「是我在傳達的理念。
性不別是:男性可以展現女性特質,女性也可以展現男性特質。
這個社會不應該對性別特質有刻板印象;
愛無主是:在愛情中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
誰也沒有必要要求對方做什麼或不做什麼。」,
然後對方就不會想理我了(不是啦)。
我曾遇過有人雖然一開始很難理解我在做什麼,
不過一聽我講完後就馬上恍然大悟;有些人聽了雖然覺得是理所當然,
但現在社會卻不是這樣看待愛。
「這個愛不只是愛情,也可以套用到親情,友情,甚至任何情感。」,
我有時也會再補充這句。
--
我把「性不別愛無主」拆解成各種排列組合,
這些組合都適用在我所傳達的理念:
「性不別」: 不管是男是女,每個人都可能擁有不同的性別特質,
我們不應該只因為生理性別而對任何一個人有刻板印象。
因此無論在工作或在任何場合裡,我們不能因為性別而對任何人有差別待遇,
譬如生兒育女不一定非得是女性做,賺錢養家也不一定非得要男性做。
「愛無主」:在愛情中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
雙方都不應過於干涉對方的自主性,
更不應該以婚姻及傳宗接代去約束彼此。
其象徵我們得挑戰過去家父長制家族的血緣正統,
當今地球人口已經過多,如果我們仍堅持國族主義的增產報國,
那我們就忽視了地球上大多數人還是處於貧窮被剝削的現況。
我們可以選擇將養育所有後代視為己任,盡自己所能認養或領養子女,
如此才不會讓新生命無辜承受我們成年人一手造就的恐怖社會:
一個環境破壞越來越嚴重,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資源浪費越來越多,然後我們當前還無能齊力改善的社會。
--
「性無主」:社會上的性別應該是多元平等的,
沒有什麼性別比另外一個性別還優越,
也沒有什麼事是某個性別理所當然需要做的。
因此如果要達成性無主,
感情關係裡必定要仔細審視目前社會所灌輸的刻板印象,
才得以讓特定性別被賦予的枷鎖一一被拆除,
當男性可以做女性做的事情,女性也可以做男性做的事情,
無須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對方,那才可能達到平等。
「性愛無主」:不管是怎樣的性向,
在性愛中沒有誰一定要滿足誰的慾望,
當有一方處於拒絕狀態時,就算對方只有一點不願,
另一方也不應用言語說服或肢體脅迫對方就範,
否則那就不會是愛了,那只會是生理反應的性,
而且還是讓對方失去主體性的結果。
此外,就算是兩人都同意的情況下,
彼此也有不同的慾望需求需要磨合,因此在親熱時,
雙方都有義務傾聽彼此想達到什麼程度,再進行下一步時,
才有辦法在交媾中互相滿足,而不是只有其中一方被滿足。
--
那我為什麼會提到金錢呢?因為很多時候感情會被經濟妥協。
當社會上對女性就業都有一種「他們應該養家照顧子女」的成見,
女性在工作上就很難爬得高位,就算爬到高位也要兼顧照顧子女的重擔;
男性爬到高位則被視為理所當然,因此就算有子女也不用時時陪伴在他們身旁,
因為那是妻子的本分,就算妻子有工作也不關他的事,
他們多半不需要付出與女性照顧子女相等的時間去照顧他們,
就算夫妻薪資水準相當,他的毫無責任也不會被社會譴責。
我認為這是需要改變的,
又好比有些愛情關係裡常常會因其中一方處境較為拮据而對情感妥協。
故社會各職場上對女性的守舊價值觀勢必得有所改變,
不然如果當一個家庭經濟上出現狀況並使雙親疲於掙錢時,
不管是哪方都可能在家中施暴,而社會將會默許這一切發生,
家庭中的子女永遠都會成為最後的受害者,
性別平等也不可能會有更進一步的進展。
--
因此「性不別愛無主」其實跟LGBTQIA(非異性戀同志)並沒有直接的關聯,
她主要是在探討異性戀情感關係的內涵,只是同時也適用在其他性向上:
當人與人的情感能做到不佔有的程度,
不執著關係是因為這世界不可能只有你一個人能帶給她快樂,
那社會才有辦法讓子女就算親人離異也能平安成長。
我期望這樣的想法能夠讓更多人了解並實踐,
當我們的情感關係超越父權社會所定義的控制、競爭和佔有,
我們才可能感受到真正的愛:一種名為禮物經濟的愛,
而愛本就應當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