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性不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性不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Hō͘ Tâiôanlâng ê SiolámKèōe

2015年10月後,我陸續在全台灣展開Blind Trust Free Hugs運動:

這活動是以矇眼,張開雙手,等待被擁抱來進行。

我後來將活動名稱改成告解擁抱(自由談心&無價擁抱):

Lám-tiâu-tiâu(抱緊緊),Kóng sim-sū(講心事),此兩詞彙均為台語。

希望能藉由這個方式,讓參與者講出從不敢對別人訴說的話,

我也希望透過這個方式傳遞我的價值觀與想法,

讓參與者得以接觸他們平時無法接觸的事物。

--

2017年初,在我嘗試不一樣方法進行活動的狀況不甚理想後,

我的Blind Trust Free Hug暫時告一段落。

花了一些時間回到遊戲實況,和打工換宿一段時間的沉澱後,

我決定在我的日子重啟擁抱計劃:我將眼罩拿下,

以所有的台灣人為主角展開在島內的擁抱活動。

Free Hug for Tâiôanlâng(台灣人)

初次進行時,我遇到很多人好像都看不是很懂,也不太問,

但這就是我希望大眾接觸的新知識。不管是Free Hug也好,

Tâiôanlâng也好,這些都是我想傳達的訊息:

寫Free Hug的理由莫過於英文還是地球上最通用的語言,

再者因台灣島內的外籍移工日益增多,他們看到才可能會有共鳴;

又因為我本次計劃是為了全兩千三百多萬的台澎人,

故我使用了台語的Tâiôanlâng當做載體:Tâiôanlâng才是這座島嶼上真正的主人。

--

我決定這次要擁抱的Tâiôanlâng是自19470228到舉辦活動當日相隔的總天數。

每隔1天就就多1人。為什麼是這個數字開始?

我認為當年的屠殺帶給台島人永遠無法抹滅的傷痕,

這座島嶼需要被療癒。




我期望這份擁抱能讓更多台島人回顧台澎數千年來獨特的文化,

並打從心底重新思考自己到底是誰。這數百年來,

Tâiôanlâng從來都沒有當過這座島嶼真正的主角,

我希望藉由傳達愛與和平(Love & Peace),

試圖創造出「每個人都值得被愛」的國度

--

如果整個社會都是人類建構而成,我們至少可以從這塊土地出發,

一步一步地理解並消滅貧窮、勞動工時過長、

環境破壞和資源浪費等真實發生在台灣島內的社會問題。

這樣一來,我們才能從自己的所作所為開始,

共同創造出所有島民都擁有生存價值的新國家,

不然他人在社會上做出的犯罪和侵犯都將回饋到我們身上。

--

拆解父權仍是我的重點之一,

因為異性戀男性無條件在原生島嶼上給他人擁抱本來就是一件不像男人的事情

我也會繼續行動下去。

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為什麼我想拆解父權

隨著當面跟有意識到父權社會的女性交談才漸漸發覺,

我異性戀生理男性的身分對他們來說就是特權,

打從我出生開始,我的性向就不會被大眾所質疑或有所戒備。

但這特權不見得讓我的成長歷程順遂,

因為我完全沒有,也不想要有被這社會定義的男性化特質

我在中學時被同班同學霸凌到畢業

在被親情和友情背叛後,我內心再也不想定義所謂的朋友,

自此之後的求學路後會聯絡的同學寥寥可數,直到現在。

--

於是我開始只渴望愛情,如果有天真能在茫茫人海中尋得真愛,

我有愛無敵的信念必能在目前地球環境越來越糟糕的社會中生存下去。

但我求學歷程時根本拙於與女性相處,小時太早接觸父權迷片(即A片)的結果,

使我滿腦子只渴望著與對方有近一步的親密接觸。

就算上了大學,出社會工作,一心一意也只妄想著親熱的可能。

雖然我一直說我尋找女性伴侶的標準落在「外貌」、「相處」和「價值觀」。

但其實我根本就沒在管「相處」這件事情。

當時只要「外貌」和「價值觀」上符合我渴望標準的女性,

在我們彼此單獨相處的狀況下,我就有可能提出性邀約。

結果渴望從性開始的我根本就如某些惡名昭彰的性解放派一樣噁心,

最後在我再度傷害別人後,我終於與我的慾望和解

但我仍期待著那份情感能來到我面前,

並始終期盼著那份情感能讓我感覺我長年以來都感覺不到的「感覺」。

--

關於對尋求伴侶的「外貌」,我在學習父權結構和性別理論後,

外貌審美觀已經變得非常廣:沒有哪種女性是醜陋的,

每位女性都有其美麗之處,就算年華逝去,

他們的內心都仍有一處是單純友善的:

他們願意捨身為家庭和後代子女犧牲奉獻他們閒暇的時光,

希望子女們能在這社會中長大成人並有所成就。

只是我對長輩期望的『結婚生子成家立業養家活口』頗有微詞,

雖然他們也只是希望後代子女們能夠過好生活,

但得需要全台灣人共同努力讓島上環境變好,

才得以適合未來的後代子女們永續生活在這。

--

「相處」與「感覺」息息相關,但「感覺」並不是言語論述就能說明的事情,

本篇著重在為什麼我想拆解父權,故暫且略過我個人情感的議題。

--

至於「價值觀」在年事已定的長輩們幾乎都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他們執著在過往的成功經驗上,單純以為子女們只要遵循那些步驟,

必能讓後代子女過得更好。但他們忽略整個島嶼都是相關聯的:

只要有火力發電廠過度排放廢氣,台中的空氣汙染就會飄散到全台各地;

只要有無良企業過度排放廢水,河川水資源就會被汙染成無法使用的地步。

這些事情唯有新一代的年輕人關注並持續監督,

才可能讓島嶼上更多的人民知道他們每天都在經歷的荒謬,

進而起身了解這塊土地,並合力使其與大自然維持平衡。

--

我從閱讀專業性別書籍開始,

慢慢轉變了我的價值觀、理念、甚至連行動也跟著改變。

當年我還在做我不喜歡的工作時一心只求去,

協理有天找我相談,但一聽到協理對我說:『因為女性未來都要結婚生子。』後,

我便暗自決定在同年離職,好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回過頭來看,如果我那時還為了『沒有錢就活不下去』的想法繼續留住,

我就等於是默認職場上對女性的不友善為理所當然。

因此我憤而將依賴金錢生活這件事情擺在次要,並嘗試實踐拆解父權的行動,

渴望自己能用自己所能幫助社會,毅然決然展開我的旅程。

我首先在全台進行Free Hugs行動,希望自己能不依賴金錢地旅行,

因為我覺得這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所以我搭便車,吃別人剩下的食物,甚至是住到陌生人家

我遇到了很多事,無法在這篇一一提及,

這些際遇都堅定了我想拆解父權的決心。

--

異性戀生理男性在自己原生島嶼上進行Free Hugs行動本身就是一件拆解父權的事情:

無條件給予他人擁抱,女性做這件事通常被認為是理所當然,

他們在活動中也不會被懷疑性向為何,

但在台灣這行動目前仍不被認為是一般男性會做的事情,

因此我很常被問『我是不是同性戀』這個問題,

又因為當下我都矇眼,對方也才更敢詢問。

我也遇到有男性一聽到我需要借宿,

他們就很興奮地表示說可以,但在我聽來那意圖真的太過明顯,

所幸我還能憑自己的直覺去避免難堪的事情發生。

語言也是重要的一環,當彼此語言相通,

我傳達的價值觀才不會被對方誤解,才可能避免他人濫用我的信念

--

因此我認同我的身分,並想為性別平等做更多事情:

男人不把女性的外貌視為第一要件,男人才真能平等地對待女性;

當社會不把女性看待成製造子女的機器,女性們才真能活出自己原本的樣貌。

而這一切需要男性拆解人際關係中的權力:小至謹言慎行,大至與拜把絕交。

當男人開始嘗試在生活圈裡主動放棄他原生身分在父權社會中所擁有的特權,

重新審視他當下擁有的的人際關係並有所取捨,

才得以有拆解父權社會的可能。

--

為什麼我想拆解父權?因為地球不會因人類停止生育而毀滅,

但人類將會因地球環境被破壞而滅絕。如此而已。

2017年2月20日 星期一

花蓮→花蓮新城:理所當然的家庭結構?

『花蓮在地的檳榔不好吃,像我們都吃別的地方來的檳榔。』,

阿伯向我介紹了檳榔的各種種類,平均價一顆新台幣五元。

『一包通常有十顆賣五十,不過如果是很常吃的,

他們會買粗的,粗的就會比較多一點。』。

阿伯表示他正在送貨,只能帶我到太魯閣。

『像我現在在運草皮,這種量都不會多,

所以會請我們這種卡車送。』,阿伯開的是藍色小卡車。

『我們的車比較方便,所以一路上都能載貨,

我這次早上出來,晚點可能送貨到彰化嘉義,

回程又會載一些貨回來花蓮。』,阿伯表示一趟載貨通常三天左右,

「這樣你不就會環台灣一圈。」,『對啊。』,阿伯笑答。

--

『像你們年輕多看看很好,不然像我有家庭,

小孩生了賺錢都來不及,哪可能繼續在外面玩。』,

我向阿伯表示我是不婚主義,但阿伯說他先前也是這樣認為,

直到遇到了他現在的老婆,才決定組成家庭,

他們結婚前並沒有做避孕。『順其自然就好,

有次我老婆就問我說萬一有了怎麼辦,我說有了就生下來啊。

我們做男人講的話要負責。不說還好,一說不久真的就懷孕。』。

--

阿伯是花蓮人,他們在豐田定居,『像我們這種鄉下人,

都市真的住不慣,我當學生的時候都在大都市裡念書,

現在回來故鄉,空氣比較好,步調也比較慢。

像我之前在大都市逛賣場,我看到他們買東西都是列一個清單,

好像戰爭一樣,像我們鄉下人就閒逛,我們的步調不會那麼快。

不是說步調慢就是散漫哦,只是沒必要把自己弄得這麼緊繃。』,

我本想分享我自己的經驗,但是阿伯他滔滔不絕地一直講,

我也不好意思打斷他。『如果賺了點錢,可以來花蓮買房子,

花蓮空氣比較好,很適合生活。當然在這工作可能賺不到很多錢,

但這裡的生活也簡簡單單。只是因為很多觀光客,

所以物價稍微高一點。』,他邊講著,

我邊在思考觀光影響當地居民過活的問題。

--

阿伯話題轉回家庭。『沒有說你不婚不好,

只是就我的經驗來講,你大概五年或十年一定會遇到一些人,

開始會有些改變。像我就是這樣,我之前也不婚啊。

但自小孩生了後我要負責啊,不然我老了沒人照顧怎麼辦。』,

雖然阿伯講得理所當然,

但這話語的角度女方好像就不需要被照顧一樣。

我想到我阿公現在被外籍移工照顧的現況,

反觀有過照護標準的阿嬤平時的生活起居還是能夠自理,

不禁暗自沮喪。

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那晚,我被收留

對,我們是第一次見面,當天因為不想依附親人,

我輾轉詢問到她願意收留我一晚,到的時候她與室友正在看電影。

我們因為相同的理念會合,理解到當今社會浪費資源的荒謬,

也都想要藉由不依賴金錢的行動去改變些什麼。

她與她的室友聽著我分享這幾個月來所學習到的性別理論和父權架構。

她因為前些日子也初習性別理論的概念,於是我們開始有共識並交流。

過程中我似乎把視角都放在她身上了,男性室友在旁聽著。

當時我主動在男性面前談論女性如今受到的壓迫和剝削的狀況其實還是讓我很彆扭,

因為男性與男性間勢必要有另一種有別於當今社會的交流模式,

才可能解決當今父權社會所灌輸的種種優越價值觀。

後來時間晚了,我看著男性室友到這樓層另一端的房間去休息,

留下我和她在客廳裡。

--

整段話題漸漸由我主導,

我們再對話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一直誤以為她與她的男性室友是一對,

了解這點後,我與她擁抱後坦言我喜愛她的外貌,

並詢問能否有更近一步身體的親密接觸。

她的外貌雖然不是我在接觸性別理論前會主動去追求的女性,

但自接觸性別理論後,我的外貌審美觀標準已經廣到會對四十歲左右的女性動情。

那樣的情慾是發自內心的:渴望能與她有親密接觸,

無關任何承諾,只管體驗當下提供的場域能如何滿足我們的生理慾望,

而這一切都是隱私的,我不可能在有第三者有的場域裡去詢問那樣的事情,

唯有將身體政治縮小到只有彼此的程度,這渴望才可能真實地展現出來。

 

--

當她說好後我們便開始,她主動擁上與我舌吻,

我第一時間並沒有相對回饋同等的反應。

我們在客廳的沙發上經過一陣隔著衣物的愛撫後,就到她的房間裡繼續。

面對初次的豔遇,就算我看過上百部父權迷片(即A片),

但我是處男的經驗讓我還是表現得非常生澀。

當年初讀女性主義和性別理論的我,

縱然很努力想要把大多數父權迷片(即A片)的想像擺到一邊去,

我卻仍酷愛特定橋段的展演:四目相交相應愛撫的歡愉。

但我並沒有如願,整段過程中我們的情慾模式礙於彼此經驗不足,

錯過了全然享受當下的機會,彼此的不夠主動讓我們失去了更多的機會,

最後我竟只凝視著她硬是自慰射精,自己把最後的殘局處理掉。

--

我終於了解到我對性愛太過於單純且美好的想像根本就無法成立,

父權迷片的沒有味道無法與真實的身體相比,

男性意淫的滿足不過就只是沒有流動的慾望繼續打轉在自己的身體裡,

那是個完全脫離現實的無底洞。

我那次接觸女性性的經驗確實是失敗了,

一方面是主流的慾望模式以男性為主以致我不想去體現,

一方面是女方不能太過主動的價值觀壓抑了她情慾的表達,

以致失去了滿足彼此生理慾望的絕佳機會。

--

她在結束後對我坦白了她的想法:『其實我一直很沒有自信。』。

我熟知父權社會的男性對於外貌不符其審美觀標準的女性會被怎樣的對待,

如果她們的成長歷程還是讓她們認同了異性戀這個身分,

其感情會因外貌被限縮在特定審美觀喜好的男性身上,

致使她們把自身的外貌和主流媒體灌輸的審美觀相比較,

因此較沒有「競爭力」,但這是一種歧視。

當美和漂亮被大眾認為是可以複製且可以模仿的時候,

特定的外貌如果開始被視為優越的楷模,

將會影響社會裡的所有人對模範版模加以效法及迷戀,

致使女性在外貌上被男性分出優劣之別。

以男性為主的社會壓抑女性的未來一定要結婚相夫教子,

挑戰舊有觀念的女性則不斷會被長輩們施展壓力,

這些觀念沿襲到工作場域都會是一樣的結果。

反倒是男性似乎都沒有這種困擾,就算他們的外貌再怎麼不符女性的喜好,

只要握有一定的財力就能使在社會中較為弱勢的女性妥協在婚姻裡,

一方面女性單一美好的幻想會讓她的生命永遠在家庭裡成為次要角色,

一方面男性在資本主義的競爭社會中難以有完全地經濟能力善待妻子。

當大多數女性僅僅被視為繁衍後代和照料家庭的工具時,

其與金錢不能同等衡量的事實會讓男性無法接受這樣子的不等價交換,

家庭暴力因此發生。

--

我們本是同床入眠,但白天我一醒來發現她跑到客廳去睡,

原來是因為我的打呼聲吵得她沒辦法與我共枕,

當下實在很對不起她。我早上還有一個約會,

她叮嚀我離開這個房間後就把這些完全忘掉,

當天離開後我們的相處大抵就這麼結束了,
 
後來她似乎真的決心與我不再交集,我卻還迷戀在慾望中無法自己。

渴望讓這個關係繼續下去並不代表一定要有什麼,

而是希望彼此能在為改變社會的路上相互扶持,並支持彼此的行動。

...

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在某次活動又再次見到她,

但他完全沒有正眼看我。

我其實沒有帶著任何期望,我只是想看看那份關係是不是真能繼續,

但我失敗了。在我打招呼想跟她交談時,她頭也不回地從我眼前快步地離去。

我一開始其實沒有感覺到悲傷的情緒,對我來說,

我不會做出任何父權...任何可能會是父權的行為,譬如說追著他跑,

或怎樣怎樣的,因為那對她來說是威脅。

但那時我就這樣被晾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

隨著我回程開始記錄自己的心緒,我才覺得悲傷。

我能感覺到我的悲傷,只是我可以很清楚地克制她,

讓這個悲傷不要更多,讓這個悲傷可以在大庭廣眾下呈現允許的狀態下,

可以不干擾任何人,讓這份悲傷始終是屬於我的。

這個關係其實早該在我寫出自己的想法給她看時,

在她說我寫的這篇文章噁心時就該結束了。

是我自作多情,是我期望著這樣的際遇能帶來愛。

但是性終究是性,性不能帶來愛。

--

自從這個旅程開始到現在半年後我終於與自己的慾望和解

雖然偶爾有時還是會縱慾,偶爾還是會看自己想要看的迷片。

但是,那些東西就是性,我清楚地感覺到那些是性,

因為那些都是在對方外貌基礎滿足我的狀況下,我才會去縱慾。
 
只是,我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結果吧,

也許是因為不服氣然後我想要把這個文章發布出來,

但是對我來說,當初是因為我希望這個關係繼續保存,

所以才沒有把文章發布出來,一切都是匿名,我也不會講出她是誰。

但既然這段關係結束,就代表以後我們可能不會再相見,

那這樣我覺得有必要講我所經歷過的情慾。

因為我在講的就是性不別愛無主:人類該如何形塑愛的內涵,

才得以讓活在地球上的所有人類都滿足基本所需?

而她這樣的漠視,這樣的不理解,和這樣的不和解,

如果是另外一個異性戀男性與她接觸到這樣的經歷,

他將來可能會對這位女性做出各種你想得到的暴力或脅迫的事情,

進而使情殺、性侵和家暴在這段際遇後發生。

--


在她漠視我轉身離去的那刻我就清楚明瞭,她在拒絕的不是我,而是她自己。

我時時刻刻都感謝著與她的相遇,因為如果沒有她,我不可能走到現在。

是的,我得在此坦然面對自己,因為我所提倡的就是性別平等,

所以我必須時時刻刻讓自己不再父權,而唯有覺知和不依賴金錢的生活方式,

我才得以拆解這父權資本主義社會。

新的一年開始,我也將繼續朝這個目標邁進。

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男性化特質的移轉

「女人啊,看看你身邊所使用的東西,

有哪一件不是我為了養家活口而掙錢買來供妳和兒女使用的呢?」,

有次擺免費市集時,我看到參加活動的其中一位可愛媽媽帶著小孩,

兩人在旁率先布置野餐墊和各種用具,準備享受早晨美好的時光,

我瞬間想到了這句話:萬一今天他的丈夫沒辦法有穩定且優渥的收入,

我想她和兒子今天不可能如此容易地能在假日的早晨時光坐在這公園地草皮上享受天倫之樂吧?

...

【花蓮新城→宜蘭羅東:套用設定】




















雖然不是第一次搭到年輕情侶的車,

但這對情侶卻不偏不倚地呈現了父權社會下伴侶典型的樣貌:

男方開車,主控著車況和話題,女方在副駕駛座愜意,

話題順著男方的講法移動。我上車後觀察一陣子,

發現他們並沒有想要多問什麼問題,就跟以前遭遇到的夫妻檔們一樣,

女方並不會主動想問,通常還是男方詢問我較多事情,

只是如果男方不想問我任何問題,我通常就會自顧自地休息。

我當時遇到的情侶,就是男方帥氣女方貌美的典型,

而女方理所當然地展現了她不想要把主導權抓到自己身上,

就算她在副駕駛座上有餘裕可以藉由網際網路搜尋正確路線和開啟別的話題,

但她卻因為長年社會灌輸的女性化特質讓她連看地圖都需要多次詢問,

開啟話題也幾乎都是從男方或雙方彼此的社群網絡著手,

我完全感受不出她有要自己就自己的想法去談論更多話題。

是的,她年輕可愛,她在社會化過程中,社會並不會要求她自立,

我所謂的自立,是就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且不需要依賴金錢或者是伴侶關係才能去自我實現的狀態。

是的,這就是典型的父權,就算性別對調也是成立,

但絕大多數的性別對調狀況通常都不能完全符合,大多數狀況也都不能相比。

...

那就是所謂的套用設定:當男性應該要有男性的樣子

他們就會竭盡所能地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擁有更多物質資源,

以證明自己真的有社會定義的男性化特質能讓女性依靠;

當女性應該要有女性的樣子,她們就會安分地做穩定的工作,

被動地等待有錢的如意郎君出現並奪走她們的芳心。

這樣的設定讓性別都無法活出自己的樣子,

使得感情關係變成資本主義下的魁儡:

「女人啊,看看妳是多可愛美麗,我會好好地保護妳,

並讓妳定期能享受性愛帶來的歡愉,

而為了讓我也達到歡愉,請不要讓妳的身體衰老,

不然我可能就不會想再跟妳交媾了。」,

這就是當今異性戀婚姻最典型的形式,

男方在伴侶關係的基礎竟然有一個層次是因為對方的外貌,

然後這竟是主要因素之一,實在讓我作嘔。

--

好吧,也許有人想反駁以上陳述,

但如果當今異性戀男性看上女性的原因真的不是因為對方的外貌,

那麼在男性述說女性多好多棒的時候就不應該只把她的外貌掛在嘴邊,

或者是第一件講出來的事情,因為她的外貌終會有衰老的一天。

除非你們的伴侶關係本來就不打算走一輩子,

這樣的稱讚才得以成立。

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彩虹缺少的一道色:異性戀男性與慾望和解

我一直有那種感覺,

我知道我不能對大多數男性的所作所為視若無睹,

但我卻還像個女性主義的狂熱分子不斷指責男性的不是,

就跟吃肉這件事情相同,我勸告的口吻彷彿我從未做過一樣。

我的確還是個加害者,

因為我至今還眷戀異性戀男性為主的慾望展現,

渴望著有機會實現的一天。

我一定得在一對一的情況下全盤攤出,

因為只有毫無第三者干擾的地方對話,談心才真能被接收。

但說到底那還是我的執念,我如果刻意提起我過往的親密經驗,

在我面前的女性就不可能與我進展到一般人所謂的愛情關係,

雖然我也理解大多數女性對情愛還是有著那份「感覺」,

但長年在感情觀裡苦於外貌、相處及價值觀的我,

仍然沒辦法體會到所謂真正的愛,我什麼都感覺不到。

--

『這樣你了解父權後除了這些(外貌審美觀標準大幅下降)以外,

還有什麼收穫嗎?』,姊姊當時向我詢問的話語我還牢牢記著,

只是我現在的答案竟然還是:沒有。

我在理解父權後只越來越厭惡社會灌輸男性應該要有的男性化特質

雖然我的成長經歷根本就讓我不像個男人:我不想獲勝,

因為我認為既然人類就是這個社會的建構者,

那我們理應合作而不是在有限資源的地球上爭得你死我活;

我不想掌控情緒,因為我認為喜怒哀樂應該是人類以生俱來的情緒表現,

任何人都不應該去壓抑或強迫別人壓抑;

我不想花心,因為我知道愛情勢必要認真為對方全心付出,

並為彼此想望的未來攜手一起改變環境越來越糟的地球;

我不想凌駕女性,因為不管女性被定義了怎樣的關係,

她都是獨立的個體,任何傳統或迷信都不應該對她造成壓迫或剝削。

--

父權迷片(A)灌輸的幾乎都是異性戀男性的性慾望,

那無法讓女性滿足,一方沒有滿足的情況下,

男性也不可能會滿足,故縱慾最終淪為空虛。

只是性體驗在父權資本主義社會裡竟然是資格論,

對性別特質深信不疑的男女遵循著這定義,

這社會建構了後天的性匱乏,物化了女性的性。

女性的生存無時無刻都受到男性優越的威脅,

她們被告知要懂得保護自己,要潔身自愛,不然會被騷擾。

問題是男性憑什麼以自身身體優勢去侵犯她們?

父權社會建構了女性受剝削及壓迫的環境,

性別的生理差異被大眾視為必然且不可改變的存在,

促使這家父長制的觀念繼續束縛女性各領域的發展。

我懂在主流異性戀價值觀裡傳達的慾望都是以男性為主,

因此我從不用任何肢體舉動去強迫任何人,

而唯有當對方想要跟我親密接觸的時候,那樣的親熱才有意義。

--

但言語似乎也是一種強迫,就算是一對一在私人房間的場合裡,

以男性為主的慾念早已滲透到我們的腦袋裡,

在後天身體發展導致男強女弱的結果,

外加父權社會的就有觀感及女性被動守貞的節操觀念下,

使她們沒有辦法做出強而有力的反抗後還能維持原有的關係,

男性單方面求歡的結果如果遭對方強烈反彈,關係將逐漸崩解。


一次機緣下,我被詢問到關於開放式關係的問題,

由於我目前還沒在網路上提到關於關係中的性到底要如何應對,

因此我們聊得十分深入。我到目前為止不變的看法是:

「真的愛對方,才做愛,在此之前絕對不能性交。」,

而我所謂的性交,就是異性生殖器的交合,

男同性戀的肛交或女同性戀的陰道交,

至於其他我們想得到的性愉悅方式則不在此限。

我認為單純的性是可以存在的,但一定要理解的是,

生理性不管再歡愉都不可能帶來愛,

愛不可能只為性慾而存在,那是一種生理反應,

並不能維繫扶持彼此的心靈和生活。

那時,我也被詢問到如果我自己或我親友發生出軌的狀況,

我會如何處理。雖然我本來就不太干預其他人的感情事,

但如果我有幸再見到對方二次的實質背叛,

我將毫不猶豫地告訴被隱瞞的一方,

畢竟能讓我不經意地遇到親友再一次出軌也蠻不容易的。


我不覺得我渴望的情慾模式可以用「一夜情」這個名詞去解釋,

因為我的目標並不是做愛,而是旨在彼此在性上的歡愉。


這一切沒有主從之分,沒有利益關係,純粹就只是給予。

那種可欲的感受渴望的是更親密的接觸,並超越性。

我想看看慾望流走之後還能感受到什麼

我期望性別權力關係解構的結果能完全實踐在現實中,

而這勢必得改變當今主流異性戀的性愛內涵。

--

在社會灌輸男性該主動的刻板印象下,


但現在我終與我的慾望和解了,

我理解到就算我與我心儀的女性共處一室

也本來就沒有一定得發生什麼事,

因為親熱得在對方有意願的情況下進行才會有意義。

我不會刻意,也不會強求,

畢竟我知道世界之大,總有能容納我情慾之處,

我也會繼續等待那敞開的雙臂與我相擁。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我所認知的父權和女性主義


20153月,接連跳脫自己的舒適圈與網路上志向相近的人們接觸,

同時接觸禮物經濟的想法和《性別打結》一書,

徹底改變我過往憤世嫉俗的想法,並試圖想做些什麼,


其傳達的是不分彼此無條件接納島嶼上的所有人類,

期望世上永無寂寞人,至少先從台灣開始,

重新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連結,

盼望有一天台灣人受貧窮、壓迫及剝削的現象不再發生。

--

拜讀《性別打結》一書後我才理解當今我們所處的社會,

仍是個父權資本主義社會。「父權」一詞涵蓋的內容甚廣,

就我對台灣這社會的見解,凡是家族傳宗接代的血緣正統,

一夫一妻婚姻制,甚至是傳統家庭價值觀的成家立業生兒育女,

都是屬於父權的範疇。其強調的是以男性特質為主的社會現況:

譬如獲勝、自立、工作擺第一及追求地位等等的性別特質。

書中將父權內涵定義了三種特質:控制、競爭及佔有。

自農耕時代人類開始飼養牲畜,學會控制思想單純的動物後,

慢慢開始有私有財產制,從物品、房屋,土地,

甚至是藉由婚姻將另一伴納為財產。

而這一切是由男性開始的,想想我們曾學過的歷史吧,

如果我們把歷史課本的人物分類性別,

結果將會是將近九成的人物為男性,而且發動戰爭,

爭取地位,成就事業的人也絕大多都是男性。

我會稱目前這個社會還是以男性主導的社會,

因為當今的道德與法律規範還是以男性為主的視角存在:

如果當一位女性在深夜裡受到別(的男)人侵犯,

大眾將會指責他不應該這麼晚出門,而不是別(的男)人不應該侵犯她。

父權透過人類歷史演進到現在的資本主義仍繼續存在著,

資本主義依舊是強調競爭至上的功利主義價值觀,

卻忘記我們人類數千年都處在同一個星球上,

這一切就是我想改變的,我不希望這樣的想法被視為理所當然,

因此才起身行動,期望解決人類對弱勢男性、女性和後代子女,

甚至是對其他動物的傷害(吃肉)

--

人類歷史中與父權社會對抗的一直是女性主義者們,

女性主義的分類甚廣,我非專業出身,並沒有完全理解。

我的立場基本上與基進女性之聲一致:

『基進女性之聲以基進女性主義之論述

「女人所受的壓迫為最古老的形式,

確保男性優越的性別化支配與屈從則是不平等的根源」為基礎,

批判現今社會存在的男性暴力、男性特權、

厭女(厭惡女性)文化等諸種性別不平等現象。』

縱然他們提到的理論和解決方法對我而言有時也過於偏激,

但那是必要的,當今社會犯罪者逾八成都是男性的現況,

使我們勢必得檢視當今社會灌輸的男性化特質所帶來的種種問題。

--

所以我決定成為一位不像男人的男性,

我不想要打拚賺錢成家立業養家活口,因為那將使我們自掃門前雪,

最後只能對當今社會的苦難做出有限度的支援。

我想傳達性別特質應該是屬於全人類的特質,

而不是有男性與女性之分;

我想傳達所有人都值得被愛,因為每個人都有存在的意義,

每個人也都應該要有存在的意義。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什麼是性不別愛無主



『你為什麼會在這裡?』,我最常被問到的就是這個問題,

但這問題問得不夠精確。「你是問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對方通常會應是。「起初的立意是希望讓寂寞的人不孤單,

讓對方說出他想要講的事情。」。『那你想要傳達什麼?』,

通常問到這句的大概就半數的人。「是我在傳達的理念。

性不別是:男性可以展現女性特質,女性也可以展現男性特質。

這個社會不應該對性別特質有刻板印象;

愛無主是:在愛情中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

誰也沒有必要要求對方做什麼或不做什麼。」,

然後對方就不會想理我了(不是啦)。

我曾遇過有人雖然一開始很難理解我在做什麼,

不過一聽我講完後就馬上恍然大悟;有些人聽了雖然覺得是理所當然,

但現在社會卻不是這樣看待愛。

「這個愛不只是愛情,也可以套用到親情,友情,甚至任何情感。」,

我有時也會再補充這句。

--

我把「性不別愛無主」拆解成各種排列組合,

這些組合都適用在我所傳達的理念:

「性不別」: 不管是男是女,每個人都可能擁有不同的性別特質,

我們不應該只因為生理性別而對任何一個人有刻板印象。

因此無論在工作或在任何場合裡,我們不能因為性別而對任何人有差別待遇,

譬如生兒育女不一定非得是女性做,賺錢養家也不一定非得要男性做。

「愛無主」:在愛情中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

雙方都不應過於干涉對方的自主性,

更不應該以婚姻及傳宗接代去約束彼此。

其象徵我們得挑戰過去家父長制家族的血緣正統,

當今地球人口已經過多,如果我們仍堅持國族主義的增產報國,

那我們就忽視了地球上大多數人還是處於貧窮被剝削的現況。

我們可以選擇將養育所有後代視為己任,盡自己所能認養或領養子女,

如此才不會讓新生命無辜承受我們成年人一手造就的恐怖社會:

一個環境破壞越來越嚴重,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資源浪費越來越多,然後我們當前還無能齊力改善的社會。

--

「性無主」:社會上的性別應該是多元平等的,

沒有什麼性別比另外一個性別還優越,

也沒有什麼事是某個性別理所當然需要做的。

因此如果要達成性無主,

感情關係裡必定要仔細審視目前社會所灌輸的刻板印象,

才得以讓特定性別被賦予的枷鎖一一被拆除,

當男性可以做女性做的事情,女性也可以做男性做的事情,

無須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對方,那才可能達到平等。

「性愛無主」:不管是怎樣的性向,

在性愛中沒有誰一定要滿足誰的慾望,

當有一方處於拒絕狀態時,就算對方只有一點不願,

另一方也不應用言語說服或肢體脅迫對方就範,

否則那就不會是愛了,那只會是生理反應的性,

而且還是讓對方失去主體性的結果。

此外,就算是兩人都同意的情況下,

彼此也有不同的慾望需求需要磨合,因此在親熱時,

雙方都有義務傾聽彼此想達到什麼程度,再進行下一步時,

才有辦法在交媾中互相滿足,而不是只有其中一方被滿足。

--

那我為什麼會提到金錢呢?因為很多時候感情會被經濟妥協。

當社會上對女性就業都有一種「他們應該養家照顧子女」的成見,

女性在工作上就很難爬得高位,就算爬到高位也要兼顧照顧子女的重擔;

男性爬到高位則被視為理所當然,因此就算有子女也不用時時陪伴在他們身旁,

因為那是妻子的本分,就算妻子有工作也不關他的事,

他們多半不需要付出與女性照顧子女相等的時間去照顧他們,

就算夫妻薪資水準相當,他的毫無責任也不會被社會譴責。

我認為這是需要改變的,

又好比有些愛情關係裡常常會因其中一方處境較為拮据而對情感妥協。

故社會各職場上對女性的守舊價值觀勢必得有所改變,

不然如果當一個家庭經濟上出現狀況並使雙親疲於掙錢時,

不管是哪方都可能在家中施暴,而社會將會默許這一切發生,

家庭中的子女永遠都會成為最後的受害者,

性別平等也不可能會有更進一步的進展。

--

因此「性不別愛無主」其實跟LGBTQIA(非異性戀同志)並沒有直接的關聯,

她主要是在探討異性戀情感關係的內涵,只是同時也適用在其他性向上:

當人與人的情感能做到不佔有的程度,

不執著關係是因為這世界不可能只有你一個人能帶給她快樂,

那社會才有辦法讓子女就算親人離異也能平安成長。

我期望這樣的想法能夠讓更多人了解並實踐,

當我們的情感關係超越父權社會所定義的控制、競爭和佔有,

我們才可能感受到真正的愛:一種名為禮物經濟的愛,

而愛本就應當如此。